以法大-聽與說的早療專家
關於我們
公司介紹
創辦人的話
核心理念
以法大命名由來
最新消息
服務項目
服務據點
兒童助聽器專區
助聽器
周邊輔具
耳模
相關配件
產品手冊下載
相關影片
成人助聽器專區
助聽器
周邊輔具
耳模
相關配件
產品手冊下載
相關影片
聽力檢查
聽力檢查介紹
聽力問題集
聽語課程
聽語課程介紹
聽語課程問題集
社會福利
身心障礙鑑定證明申請流程
聽覺障礙鑑定標準
助聽器補助申請流程
助聽器補助標準
出版品
好評分享
Home
聽語課程
聽語課程問題集
聽語課程問題集
聽語課程問題集
聽語課程常見問題解答
1.我的孩子才兩個月大就可以上聽語課程了嗎?
可以的!聽語課程的起步時間,永遠都不嫌早,照顧者也不用擔心孩子太小而不適合上課唷!
主要原因有以下兩點:
・從配載輔具的那一刻起,孩子就要開始學習用「聽覺」這個感官來認識世界。而課程主要訓練的是「孩子的大腦」,教導孩子利用大腦來處理聲音訊息,培養聆聽的習慣。再加上年紀越小,大腦的可塑性越高,因此訓練孩子大腦的時間更是越早開始越好喔!
・要教導孩子如何善用「聽覺」這個感官,課程中主要的學習對象會是照顧者。因為照顧者需向老師學習如何跟孩子說話互動,並將學到的技巧應用在日常生活中。照顧者也需向老師學習如何評估孩子的表現,以及如何協助孩子達成目標。最後,照顧者是最熟悉孩子的人,所以在課堂中,照顧者須擔任孩子的翻譯大使,協助老師解讀孩子的意圖和想法喔!
2.聽語課程上課的內容是在上什麼啊?
當我們知道孩子有聽損的狀況時,孩子的學習更是刻不容緩,必須掌握0-6歲聽語學習黃金期。以法大聽語中心深知孩子的學習不能等待,課程内容強調0-3歲早期療育關鍵期所需建立的聽語能力。
以法大的聽語課程著重建構大腦對聲音的覺知,提升嬰幼兒的聽覺敏銳度,增進聽覺注意力。課程中以自然輕松的方式引導聽損婴幼兒「注意聽」、「持續聆聽」出現的聲音,給予聽覺感官刺激,累積聽的經驗。更提供多元的聲音刺激,讓大腦對不同聲音訊息進行聽覺處理和建構,同時發展孩子的語言和認知理解能力,讓孩子有足夠的聽語能力,不斷前進、探索自己的生活世界。
3.我的孩子未來準備要開電子耳,是不是等開完電子耳再開始上課呢?
不用喔!「聽語課程」即刻就可以起步了!
「聽語課程」其實是在訓練「大腦的聽覺處理能力」,期望透過訓練,能將孩子的大腦訓練為「聽覺型的大腦」。所以,即便孩子接收到的聲音不那麼完美,我們仍然可以在孩子的可聽範圍內,提供他聲音的刺激,協助孩子開通到大腦聽覺區的聽覺傳導路徑。
此外,這個階段的課程,主要的學習對象會是照顧者。照顧者可以預先學習跟孩子說話互動的技巧,待電子耳開頻後,照顧者的教學技巧已熟稔,即可快速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喔!
4.我的孩子已經長大了,也有一定的聽說能力,還需要上聽語課程嗎?
以法大有針對大孩子所設計的 :
・進階聽能訓練 : 噪音環境中聆聽多媒體的訊息、噪音環境中以電話對答、電話中聆聽多媒體訊息、真實生活情境中對談互動等。
・溝通策略訓練 : 溝通中斷時的對話修補策略運用、自我倡議策略練習等。
・說話清晰度訓練 : 雖然孩子已經擁有一定程度的聽說能力了,建議家長還是可以先帶孩子到中心來進行評估,由專業的老師來評斷是否有上課的需求唷!
5.是不是跟語言治療一樣,等孩子會開口講話以後再來上課,比較有幫助呢?
每個嬰幼兒的學習歷程都是相同的,都是先從「聽」聲音開始,之後才會發展出語言。
如何學習「聽聲音」,正是聽損孩子最重要必須具備的能力,聽語課程就是在教導聽捐孩童如何有效的學習「聽聲音」,可以「聽懂聲音」達到音義連結的學習,最終「開口說話」。
當助聽輔具配載好之后,就更要積極地開始進入聽語課程的階段,聽損孩子需要聲音的輸入比聽常的孩子更多,因此要更早介入聽語課程。以法大聽語中心規劃了優質的課程,提供孩子更有效的聽語學習,循序漸進的教導孩子如何聽聲音,聽到聲音,聽懂聲音。在每一次的聽語課程中評估孩子聽的能力表現,和助聽輔具的使用效益,以及對孩子聽的困難提供解決策略,讓家長看到孩子的聽潛能,也指導家長在自然生活情境中應用聽語教學技巧。
6.聽語課程要上到幾歲呢?
這個問題沒有絕對的答案!
不過,根據國外學者Christine Yoshinaga-Itano的研究,遵循136原則(出生1個月內完成聽篩,出生3個月内確診是否有聽力損失,6個月大前進入聽語早療系統)的聽損孩子,大約在3歲時,就能達到與聽常同儕相當的語言能力!以以法大助聽器公司曁聽語中心的專業觀點,當孩子的聽語能力達到與聽常同儕相當的水準時,表示孩子已經具備以「聽覺」學習的能力,照顧者也已經具備一定的教學技巧了。此時,就可以從聽語早療系統畢業了!
7.孩子戴上助聽器不就聽到聲音了嗎?為什麼還需要上課呢?
美國「三千萬字計畫」創辦人 丹娜・蘇斯金在《父母的語言》一書中表示 :
「父母的語言能塑造寶寶強大的學習腦。」
也就是說,當寶寶一出生就要提供孩子一個豐富的語言聲音環境,寶寶在生命初期接觸到的語言聲音,就是他們大腦發展的重要養分,能塑造更強大的學習型大腦。
聽語課程其實就是在訓練孩子的大腦發展,當孩子戴上助聽輔具就是在幫助孩子學習聽聲音,塑造孩子的學習型大腦。婴幼兒早期發展階段若出現聽覺刺激不足,將會導致語言發展以及各種學習上的落後,若能即時給予優質的聽語課程,教導孩子學習聽聲音訊息,大腦的可塑性依然可以被激發,將可大大減少聽損所帶來的負面發展影響。
以法大聽語中心透過循序漸進的聽語課程,教導家長有效的語言輸入技巧,建構孩子大腦對聲音的覺知,提升孩子聽的注意力,和聽覺處理能力,讓我們的孩子學會注意聽聲音,聽懂聲音,學會音義的連結,最終可以運用口語與他人互動溝通。同時透過聽語課程,可以即時評估助聽輔具的使用效益,更可以提供助聽輔具必要的調整需求。
8.我的孩子也可以學第二語言(英語/閩南語…)嗎?什麼時候可以開始呢?
可以的!
一旦我們將孩子的大腦鍛練為「聽覺型的大腦」,並且將她/他訓練成為「以聽覺為學習管道的語言學習者」,他就具備學習第二種語言的能力了!
至於什麽時候開始學習第二語才不會太早或太晚,則没有定論。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孩子在多語言的學習環境下,因為時間需分割給多於一種語言,故每種語言的輸入量較單語學習者來得少,所以語言理解和表達的發展都會比單語學習者來得慢。不過,只要給予孩子足够刺激,孩子就會漸漸適應。
9.配戴輔具後,確認孩子都可以清楚辨識相近的聲音了,為什麼說話還是說不清楚呢?
就聽損孩子而言,能夠聽懂辨識相近聲音是很棒的「聽能」表現!
如果還是有語音清晰度不佳的狀況,就需要為孩子加強「構音」的練習。
構音是一連串的動作,是由氣流從胸腔流出,透過聲帶的震動後,再經過「昏、舌、酋、顎、咽」等構音器官,才能產生我們所聽到的語音。若在說話的過程中,構音的方法、位置、口型動作出現問題,就可能造成語音「清晰度不佳」或是「構音異常」等現象。通常會發生構音不清楚的狀況,有可能是孩子的年齡還小,有些音說不清楚是正常的。學習說話發音會經過一些錯誤和摸索、嘗試練習等歷程,照願者不需太過擔心。年龄還小的孩子學習發音可以從簡單的ㄅㄆㄇㄉㄊ等子音開始,之後才慢慢練習發出ㄓㄔㄕㄗㄘㄙ等較難的音。另外也有可能孩子開始學習說話時,就養成了錯誤發音的習慣,戴上助聽器可以聽得更好更清楚後,接下來要給孩子足夠的時間慢慢練習聽辨和矯正錯誤發音即可。
構音不清楚的原因還有構音器官的問題,或是無法正確應用構音方法和位置。教學者或是照顧者可先從示範正確的發音方法、位置做起,給予孩童良好的示範,讓孩童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重複練習,慢慢發出正確的語音,不需過度糾正,著重於孩童說話的重點即可。
嬰幼兒正處於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如果孩子在練習發音時感受到心理、情緒等方面的挫折,或許會對說話較没自信,也可能造成構音異常。家長在面對聽損孩童語音清晰度不佳的態度上,要有耐心、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壓力,適時鼓勵讚美提供正向的連結,孩子的學習成效就會更好。
10.我的孩子都已經聽得懂指令,也會給予正確的回應了,為什麼還不開口說話呢?
孩子開口說出第一個宇的時間差異性很大,大約從1歲到1歲半之間都是合理的範圍唷!
如果孩子確實可以理解指令,也有溝通意圖(包含動作手勢等),照顧者通常不需要太過擔心!有可能是孩子的發聲器官尚未成熟;也有可能是孩子累積的聽覺經驗不夠多;也有可能是孩子一有需求就立刻得到滿足,所以喪失了練習開口說話的機會。
那麼,我們可以怎麼引導孩子開口表達呢?
・提供孩子說話的動機 : 引導孩子發出聲音後,再讓他達成目的。
・鼓勵孩子的發聲行為 : 當孩子一有發出聲音的表現,不管聲音清不清楚,都要立即讚賞孩子。
・帶著孩子進行口腔運動,如 : 吹泡泡、舔冰淇淋、咀嚼等活動,來促進口腔靈活度。
11.孩子已經戴上輔具了,我要怎麼知道他聽到聲音了呢?
聽損孩子戴上助聽輔具之後,就需要開始積極介入聽語課程。
教導孩子學習聽聲音,教學者或是照顧者可透過有趣的樂器聲音、利用唱歌的優美旋律、和抑揚頓挫的說話聲,來刺激和吸引孩子注意聽。如果我們觀察到孩子的表情有了變化,停止吸吮、哭泣,會想轉頭,或是尋找聲音來源,身體會跟著兒歌聲音搖擺,這些孩子表現出來的種種線索,都是孩子有察覺到聲音的好表現。
12.我平常該怎麼跟孩子說話,才能提升他的聽說能力呢?
以下提供幾個策略給照顧者參考唷!
・靠近孩子說話,以確保孩子接收到最完美的聲音訊息。
・跟孩子說話時,記得跟孩子處在同一高度。
・與孩子關注相同的事物,以確保孩子維持興趣及保持高度專注力。
・善用「平行對話技巧」:「觀察」孩子表現出的口語和非口語訊息,接著,「詮釋」孩子的表現所代表的意義,最後,針對這個詮釋而做出「回應」。
・善用「自我對話技巧」: 將自己所看到、聽到、想到、感受到、經歷到、或是正在執行的一切事物都說給孩子聽。
・善用「擴展」技巧,幫孩子將他想表達的意思用更完整句子說出來。
・善用「延伸」技巧,以孩子表達的内容為主軸,回應孩子時再添加新詞彙或概念,以略高於孩子溝通能力的語言技巧來跟孩子互動。
・使用兒童導向式語言與孩子說話,用聲學強調的方式來吸引孩子注意 : 跟孩子說話時,使用較豐富的語調變化、使用較慢的語速、穿插較多的停頓技巧、適時拉長音或加大音量來強調關鍵字詞。
・記得溝通的「輪流」原則 : 由照顧者或是孩子發起互動,接著由另一方回應。輪到孩子回應時,一定要等待孩子回應後,由照顧者解讀孩子的溝通意涵後,再給予回應。
13.我的孩子將來可以上一般的學校和同儕一起學習嗎?
面臨聽損孩童即將進入一般學校就讀學習,擔憂和力不從心是所有聽損家長的心聲。
無論孩子進入哪一所學校,孩子有可能會經歷快樂、友善、傷害和挑戰等各種不同的學習體驗,家長和孩子都需要有所認知這些體驗都是生活的歷程。完竟孩子需要先預備好哪些能力,才能夠讓我們的孩子適應和快樂學習呢?以法大聽語中心提供以下幾點入學準備供家長參考,期待我們的孩子都可以在校快樂學習 :
・調整生活作息,是為了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好精神。讓孩子有早睡的習慣、睡飽飽,不但有益大腦發展,上課也能有好精神和專注力。
・生活自理能力,是為了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家長可以漸漸放手讓孩子處理自己的事情,減少孩子過於依賴大人的幫忙。例如 : 自己進食、脫褲子、穿拉褲子、洗手⋯。
・人際関係處理,是孩子邁入小型社會所必須養成的社交能力。教導幼小孩子,如何與人交往,學會輪流、等待、分享等。教導大齡孩童,如何溝通自己因為聽損的不便,如何提出FM使用需求,如何為自己發聲。
・注意力訓練,是幫助孩子在學業學習上最大的利器。進入一般學校就讀會因為周遭學習環境噪音比較多,孩子會受到影響而無法注意聽,教導孩子有效的應變策略就相當重要了。
・語言理解與表達能力,是孩子可以理解他人指令和表達自己的需求。幼小的孩子與他人溝通時可以善用手勢和表情,以及單語詞的口語表達,例如 : 尿尿、水水,讓老師知道孩子的需求。若是能夠聽懂簡單的兩個指令,例如 : 要排隊去尿尿囉,可以讓孩子在學校比較不緊張,可以快速融入學校的團體生活。
線上
預約
提供聽損早療服務,歡迎線上預約
購物車
{{cartItems | filterCartItemLength}}
會員登入
購物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