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力問題集

聽力及助聽器常見問題解答

・「微聽損」聽起來似乎影響不大,但往往也是這群人最容易被忽略。即使是微聽損,我們也需要小心謹慎地看待。

・微聽損族群包括輕度聽力損失、單側聽力損失及高頻聽力損失。理論上只要會影響到人際互動或是語言發展時,都建議應該選配助聽器以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兒童微聽損族群是否配載助聽器可以從語言習得及教育上的觀點切入。只要其聽力損失有可能會造成語言學習上有困難, 這些兒童就會建議使用助聽器並加入早期療育課程的輔助。

・「微聽損」族群常常會等到發現問題時才開始重視聽損的這個部分, 舉例來說像是構音不清楚、學習專心度方面受影響或是在人際社交中遇到困難。

・單側聽損 (Unilateral Hearing Loss) 最常遇到的影響包含聲源辦位的不易或是吵雜環境下的聆聽困難。輕度聽損 (Mild Hearing Loss) 則常會因為說話者聲音音量較小,或是聲源距離較遠時,而出現未能聽到或是易聽錯語詞的狀況發生。高頻聽損者(High-Frequency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由於未能聽到語音中的高頻聲音,例如子音或氣音等,則常常會因為聆聽錯誤而誤解他人意思。

・配戴助聽器對「微聽損」族群來說除了避免影響未來語言發展也期望能因此提升日常生活中的聆聽品質。

・研究指出在人工電子耳手術有經過助聽器適應訓練的嬰幼兒,其開刀後的聽覺技能發展會比未曾接受過助聽器適應期的嬰幼兒,得分數來的更高。另外也有研究指出長時間缺乏聽覺刺激有可能會導致不可逆的聽覺皮層損失,這對於未來考慮人工電子耳植入手術者無疑是最不樂見的情況。由此可知對於日後要進行人工電子耳植入手術的嬰幼兒族群,在植入前會先建議配戴助聽器,並維持聽覺上的刺激,此舉將有助於提升日後開完刀的整體成效。

・建議家長可以在取耳型的前幾日,先帶孩子至耳鼻喉科確認雙側耳垢量,若耳垢量太多將可能會無法取出完整的耳型,故建議先至耳鼻喉科確認,當場如果發現耳垢量太多再請醫師協助清除即可。小提醒 : 以法大並不屬於醫療院所機構,無法協助清除耳垢唷!!

・年紀較小的嬰幼兒,建議可以等到睡著後再帶過來,而若是小朋友屬於耳朵較敏感的族群,建議平常可以多幫小朋友按摩耳朵達到減敏作用,這些小技巧都能幫助整個取耳型的過程更加順利喔!

・如果是雙側聽損但是卻選擇只配戴一邊的助聽器,那就好比像是單側聽損族群一般,同樣會遇到以下聆聽困境。例如 : 無法判斷聲源位置方向或是在噪音環境下聆聽困難等,最嚴重的情況將可能導致「聽覺剝奪」的現象出現。

・聽覺剝奪泛指當雙側聽力損失患者長期僅獲得其中一側耳的補償聽力時,因為雙耳長期接受不對稱的聲音刺激輸入,大腦漸漸不處理來自未補償耳的訊息,最後導致未補償耳的言語辨識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下降。

・以法大建議雙耳聽損者都應該配戴雙側的助聽器,以此來保護兩邊耳朵珍貴的剩餘聽力。

・針對於單側聽損的孩子,依據不同的聽力狀況及能力會有不同的輔具建議。
・若劣耳侧的聽力損失程度不至於全聾,且仍具有語詞辨識能力,則建議配戴一般氣導式助聽器即可。

・若劣耳側聽力程度已接近全聾,則可以考慮配戴CROS跨傳型助聽器 ,此種助聽器原理為劣耳側配戴發射器,並將聲音傳至優耳側接收器。但不建議給年齡過小、尚無聲源辦位能力以及無法針對溝通情境進行相對應處置的孩童使用。

・若因長期中耳炎或中外耳問題所導致的單側聽損者,則可以考慮植入BAHA骨傳導植入型助聽器,此種助聽器原理為透過植入式骨傳導助聽器將外界聲音能量直接傳導到骨頭,建議植入年齡為5歲以上兒童。

許多家長在初次接觸到助聽器時,會因為有許多選擇而難以下決定。建議家長依照孩子的聽力狀況及需求,參考日常生活的情境,以及考量家庭經濟狀況,做出合適的選擇。若家長希望尋求專業建議,也很歡迎至以法大預約聽力評估及輔具介入的諮詢,由專業的聽力師給予最適合孩子輔具配戴上的建議,並協助家長做決定。

・如果孩子目前的能力尚無法轉頭尋找聲音,現階段就無法安排主觀式反應的行為聽力檢查,則此階段可以安排客觀式的聽力檢查,意即孩子不需要主動對聲音做出行為反應的檢查。

・本中心提供 CAEP檢查(大腦聽覺皮質誘發電位檢查),此檢查可以比較有配戴助聽器及未配戴助聽器兩種情况下的腦波潛時值及振幅大小,由檢查結果就可以知道助聽器擴音量是否適當。另外以法大也會透過聲電分析儀進行助聽器擴音量驗證,會將助聽器擴音量設定在符合 DSL 5.0a 處方公式所建議之目標增益值。

聽力損失可以分為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傳導性聽力損失以及混合性聽力損失。絕大部分的聽力損失都是屬於不可逆的狀況,如果是因為像是中耳發炎、耳垢堵塞、鼓膜穿孔⋯等等的傳導性聽力損失形式,通常只要有好好休息且持續治療,大多都能改善或復原。若非傳導型聽力損失,大多數的聽力損失狀況是無法透過醫學治療的,而是只能以配戴輔具的方式應對,例如配戴助聽器。歡迎諮詢以法大,我們會提供給您最合適的建議。

・在釐清擴音量大小前,家長不妨先確認當助聽器沒有放置電池時,意即當音量並未打開時,孩子是否會去拔助聽器呢 若在没有電池的狀況下孩子依然會去拔助聽器,那我們就會合理推斷此行為與擴音量並沒有太大的相關性,很有可能是小朋友在這個階段正在練習手部肌肉的力量,會開始從觸手可及的東西練習起,家長現階段可能可以先想辦法透過其他玩具轉移孩子的注意力,陪伴孩子度過這個時期。

・若當助聽器內没有放置電池時,孩子就不會去拔助聽器,這個時候我們再安排行為聽檢,確認裸耳聽力程度是否有改變,並視情況調整擴音量。